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公示 > 正文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智慧课程建设申报立项工作的通知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作者: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时间:2025年05月09日 18:39 点击数:[]

各教研室(系):

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进一步提升学院课程建设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学院决定开展2025年智慧课程建设申报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与数量

申报课程应为已纳入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或拟纳入学院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本次智慧课程建设4门,每门资助不超过5万元,以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课程为主。

二、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为学院在职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有足够的精力按期 完成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及时投入应用并持续更新。讲授申报课程1个完整教学周期以上(申报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课程的不受此限)。每位教师限申报一门课程。

2.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提升教学质量,近5年无教学事故,主持的校级及以上教学项目无撤项情况。

3.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三、建设内容

1.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

(1)课程教学资源系统完整,类型丰富,课程内容的组织编排须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习题库、案例库、参考资料、虚拟仿真实验等。

(2)课程教学视频应满足慕课教学模式要求。每门课程应录制至少5个教学视频,每个视频时长5~15分钟为宜。课程教学视频制作规范请参照《课程教学实录视频标准》(附件1)。

2.课程知识图谱的建设

(1)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建设完整的知识图谱,重点建设知识体系和教学资源,知识图谱中知识点数量原则在要求至少50个/门。

(2)将知识图谱建设成果进行直观呈现,每个知识点包含知识点画像、知识点简介、知识点结构等要素;提供学生知识点学习画像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3)将各课程已积累的视频资源、数字教材、虚拟仿真实验、测试等各类教学资料结构化、碎片化关联至每个知识点,促进各类资源高效应用。

(4)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完成后应及时开展教学实践。同时,应对知识图谱持续建设、不断完善。

(5)同步建设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典型案例,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

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采用知识图谱等智慧化资源,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参与度,实现教师智能教学、学生智能学习、作业个性化定制、课后针对性评价等目标。

除上述1-3条建设内容外,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课程还需按以下要求建设:

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课程需在课程内实现人工智能与专业内容的实质性融合。面向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基于需求导向,通过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数字金融、智慧农业等各行业领域场景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提升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40%以上。

四、建设要求

1.智慧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原则上应于2026年9月之前应用于本校课程。项目验收时,每门课程需形成知识图谱教学应用案例1~2个。

2.保证智慧课程中的MOOC/SPOC、教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作业、测试等数字资源均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

五、申报流程

1.申报教师填写《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2),于6月10日前并提交学院教学办。

2.学院教学办汇总、审核申报书,并填写《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附件3),于6月20日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稿交给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

各教研室(系)应结合专业特点、师资情况和课程体系等,做好本教研室智慧课程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智慧课程建设及应用,对立项教师提供必要支持,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未尽事宜,请咨询广西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孟老师,联系电话:3260119


附件:

1.课程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2.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书

3.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智慧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25年5月8日


下一条:73周年校庆|关于邀请校友参加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校友返校活动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