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系室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系室介绍

系室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副高职称1人,讲师11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6人,1人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2018年获得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获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青年学者创新团队。

该专业自1995年开始招生,2021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依托的智能控制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于2014年被确认为广西民族大学校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与电子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于2016年被广西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相应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于2018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遵照“重视基础,强化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技能、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及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自系部成立以来,学生表现卓越,年均获奖50余项,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区级荣誉26项,市级和校级荣誉众多。教师团队在电子信息领域硕果累累,发表SCI论文20余篇,EI论文30篇,核心论文20余篇,教改论文8篇,专利授权20余项,2名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同时系部教师主持科研课题超20多项,区级教改项目4项。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各行各业,为国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信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于2002年7月开始招生,依托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近年来,专业已凝聚起一支紧跟通信前沿、勇于探索创新、注重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9人拥有博士学位,2人为教授,3人为副教授,5人持有中级职称;2人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7人具备硕士生导师资格。

在教学与科研领域,本系教师主持或完成了多项省部级和地厅级教学改革项目,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十余项。在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信号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勤奋踏实,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彰显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效。毕业生具备信息与通信系统设计、开发、应用以及通信网络运营、维护和管理的专业素养,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

通信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信息与通信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拥有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在通信设备及部件制造商、通信或网络运营商、通信电子终端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开发、网络运营、技术支持、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现有教职工9人,其中博士8人,教授1人,副高职称1人,本系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优秀编委奖等,培养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物理实验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相应专业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致力于培养能在光通信、光电传感与检测、光电信息处理、光电显示等专业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系】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博士11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4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本系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4项。培养的学生多次荣获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西赛区金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一等奖等各级各类竞赛奖。

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系致力于培养具备电子技术、智能科学理论基础以及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富有创新潜质、团队意识、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胜任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

【物理系】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育人水平高、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19人,中青年人才占比达60%以上。前身是1960年开设的物理专修科,是广西民族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1972年成立数理化系,开始招收物理专科生,1977年招收物理本科生。2019年遴选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坚持育人为本、素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物理学注重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当代物理学科主要分支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物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初步具备适合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进行科研和教学、进行高新技术应用开发以及相关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等多种领域工作的能力。

【大学物理系】主要承担全校理工科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博士5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中级职称3人,6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在科研方面,本系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获省级一流课程1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

大学物理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和跨学科融合,为全校理工科学生构建坚实的物理基础,培养其科学思维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