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共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教授9人,副高职称人员20人。学院2023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开始招生。2018年获得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生。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共6个本科专业。截至2025年3月,学院共有学生2765人,其中本科生2542人,研究生223人。
“十四五”期间,学院获得广西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示范院系,获得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创新典型案例一等奖,“课间思政三分钟”获得党建创新案例。专业建设不断加强,2021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物理学、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获批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校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获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7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院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一等奖。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挑战杯国赛二等奖1项。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博识楼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院教职工总数翻番,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5.75%;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为53.4%,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梯队初步形成。学缘结构不断优化,新进教师大多来自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
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其中4项为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相思湖青年学者创新团队”4个。科研平台建设初显成效,建设有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2021年参建获批广西创新联合体1个,2024年获批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获批钦州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获省级行业协会、学会奖励3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10余篇,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成果转化6项。学院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智能装备、医疗智能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学院将秉承广西民族大学“厚德博学 和而不同”的校训,践行“正德求实 敏行致新”的院训,坚持“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